- 姚举上;刘文娟;马琨;邓江茹;
为研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氮素运移的影响,应用根区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version 2, RZWQM 2)对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农田水氮运移情况进行参数率定和数据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土壤含水量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变化范围分别为0.010 5~0.0291 g·g~(-1)、5.58%~13.42%,模型对土壤硝态氮质量比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变化范围分别为1.089 6~10.754 7 mg·kg~(-1)、12.14%~42.30%,说明RZWQM 2模型在模拟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水氮运移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进一步模拟结果显示,在灌水量为533 mm、施氮量为300 kg·hm~(-2)的条件下,能够维持作物高产的同时降低氮素淋溶损失,有利于进一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2025年01期 v.46;No.167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牛鸿波;祖鹏举;曹满红;白璐璐;任明星;时鹏;
香根草以快速生长及强环境适应性成为弃土场生态快速修复的理想植物。土壤水分作为核心环境因子,对香根草的修复效能至关重要,土壤含水量将直接影响香根草的修复效果。设置4种土壤水分处理(W1:饱和田间持水量的80%;W2:60%;W3:40%;W4:前两个月80%,随后自然降至40%)进行为期3个月的室内培养试验,全面评估香根草对不同土壤含量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香根草在4种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存活率均为100%,表现出极强的耐受性;(2)充分供水条件(W1)下,香根草的株高、株宽、相对叶绿素质量比、叶片氮质量比、根系平均根长均高于其他处理;(3)香根草的种植使土壤速效养分质量比有所提高,速效磷质量比与植物地下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硝态氮质量比与植物干质量、鲜质量和株高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铵态氮质量比与植物叶宽、相对叶绿素质量比和叶片氮质量比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鉴于此,建议弃土场初期生态修复采用充分供水条件(W1),以促进香根草幼苗快速生长,优化生态修复效果。
2025年01期 v.46;No.167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李荣欣;刘丽;钟巧芳;杨和生;杨顺发;肖素勤;赵白英;李金璐;陈玲;彭钰婷;李宗鼎;刘梅芳;程在全;殷富有;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是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云南是疣粒野生稻的起源地之一,而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日前的自然分布状态及其生境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该地区疣粒野生稻的生长现状和分布情况,以制订科学合理的野生稻资源保护措施,分别于2023年8月和11月对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等滇西地区的疣粒野生稻开展调查。2次共调查8个分布点,其中6个分布点面积不足31 m2,这些分布点占分布点总数的75%,说明该地区的疣粒野生稻已处于濒危状态。橡胶树、柚木、甘蔗等经济作物的扩大种植与道路扩建是造成疣粒野生稻原生境被破环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抢救性收集125份疣粒野生稻资源,全部纳入国家高原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保存;进一步对这些疣粒野生稻资源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发现均抗水稻白叶枯病,这为水稻抗病新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宝贵的遗传材料。
2025年01期 v.46;No.167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司海丽;朱英;纪立东;秦丽莉;尚红莺;李磊;刘菊莲;
为了研究典型兽用抗生素在粪便堆肥过程中的消减规律及最终残留量,评价其生态风险,以奶牛粪便及典型兽用抗生素(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磺胺类)为试验材料,通过高温堆肥发酵,分别在发酵起始、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陈化期、发酵结束6个阶段采集堆肥样品,分析不同发酵阶段几种典型抗生素的消减规律、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变化,明确抗生素的消减规律及残留量。结果表明:(1)在堆肥升温期抗生素总量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堆肥高温期结束时抗生素总量消减72.7%,发酵降温期至陈化期,抗生素消减速度减缓,直至发酵结束抗生素总量去除率为96.3%。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去除率在95%以上;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去除率接近100%;磺胺类抗生素中,磺胺嘧啶去除率为100%,磺胺间甲氧嘧啶去除率为96.2%。(2)至发酵结束总养分质量比保持在40 g/kg,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着堆肥发酵进程推移逐渐降低至33.24%,全盐质量比逐渐增加至43.8 g/kg。(3)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脲酶活性随着堆肥进程推移逐渐分别增加至4.49 mg/(g·2 h)和3.47 mg/(g·24 h),蛋白酶在堆肥高温期活性最高,最大值为20.8 mg/(g·24 h)。
2025年01期 v.46;No.167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柴晓娟;张晶;顾欣;苏小粉;张昱;
随着养牛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养牛场的粪污产量日益增多,已成为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养牛场粪污进行高效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最终达到零污染排放是当前粪污处理的关键。概述规模化养牛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不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规模化养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2025年01期 v.46;No.167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