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专家访谈

  •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现象透视与理论辨析

    文琦;赵丽芳;高金龙;白雨柔;邹利林;李进涛;于正松;璩路路;张玉;程明洋;刘丹;马利邦;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在农业农村领域催生出诸多热点话题,值得学术思辨与实践探索。遴选相关新质生产力与乡村全面振兴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想象乡村”“海岛村落振兴”“农业技术扩散”“农业产业现代化”“乡村空间重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典型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热点领域进行现象透视与理论辨析。观点集中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技术创新与空间正义的协同治理。通过制度创新重构“技术-文化-主体”三位一体的治理生态。第二,经营主体革新与生产关系的重构。通过股权分红、资产确权等制衡机制均衡利益分配机制。第三,生态产业化与绿色生产力的价值实现。通过构建生态资源资本化路径创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使绿色发展成为增收重要渠道。第四,韧性治理体系的重构与优化。新质生产力驱动的农村社会转型,正深刻重塑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倒逼公共治理体系创新。

    2025年02期 v.46;No.168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

  • 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特征与振兴发展路径

    张玉;闫珂;文琦;曹莎;

    乡村地域多功能分析是乡村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特征和耦合协调状态进行分析,识别出乡村发展问题区域,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振兴发展路径。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经历恢复增长—转型调整—谋求高质量发展3个阶段,总体上各项功能向优化提升方向演进,其中农业生产功能呈现“稳定—倒退—再稳定”的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功能演化轨迹出现峰值右移倾向。乡村地域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呈现从低水平平衡过渡到多层级失调再向高水平耦合的螺旋式递进的演化规律,黄河下游的河南省北部和山东省境内耦合协调度较高。研究共识别出制约乡村发展的5类35个问题区域,针对农业生产功能滞后型、经济发展功能滞后型、社会保障功能滞后型、生态服务功能滞后型和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失调型等不同类型区域问题表现,分区分类提出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2025年02期 v.46;No.168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理论支撑与技术要点

    曹智;张玉;刘烜赫;

    现阶段村庄规划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及前瞻性特点,其编制需要有坚实的理论支撑与规律遵循。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理论基础及其编制技术要点为目标,从乡村功能与层级形态视角提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研究发现:(1)村庄规划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以乡村地域人地协同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2)明确乡村多功能属性是村庄规划的前提,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的“六地”功能为村庄建设和治理指明了方向。(3)村庄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求,以及村庄发展的开放性、城乡关系互动性特征要求村庄规划研究对象为包括县域甚至城市边缘的广阔区域。(4)基于乡村功能与层级形态的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包括县域多体系统认知、村庄定位与特色识别、特色挖掘与产业组织、居民点空间布局与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风貌设计与建设引导、近期项目与保障机制等内容。

    2025年02期 v.46;No.168 21-2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转入主体对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基于农地流转契约特征的中介效应分析

    徐庭菊;张连华;

    提升农地长期投资水平对于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对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转入主体、流转契约特征与农地长期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1)相对于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的农地长期投资水平更高,投资强度比小农户高118.13元/667 m~2;(2)不同经营主体的土地转入契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新型经营主体书面合同签订比例更高、契约期限更长;(3)农地流转的契约特征在经营主体对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4)家庭经营规模、地块规模、挂果年限及种植密度等也是影响农地长期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完善和规范农地流转市场的情景中,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化流转农地、鼓励连片流转农地以扩大地块规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地长期投资水平。

    2025年02期 v.46;No.168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易地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的代际差异研究:以宁夏良田镇、闽宁镇、红寺堡移民区为例

    冯骁;妥小萍;高桂英;

    易地搬迁是解决经济与生态、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易地搬迁移民在空间位移、社会关系重构中产生的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入方面问题的显现,构建推进易地搬迁移民社会融入机制是现阶段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宁夏易地移民在政府、企业与个人协同下实现稳定与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生代移民乡情文化异化,代际移民的社会融入与需求差异发生变化。以宁夏易地移民3个时期代表性区域良田镇、闽宁镇和红寺堡区为例,研究代际移民社会融入不同维度与程度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易地移民整体上经济和文化融入的程度较高,而社会参与和心理融入有待提升;第2代移民在各维度的融入度都高于第1代移民,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和参与性,对社会参与融入与社会交往表现出更强烈的需求;社会参与融入不足是移民社会融入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提出构建易地移民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提升移民共同体意识,加强移民创业就业培训,强化社区多元化功能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等提升易地搬迁移民社会融入性的建议。

    2025年02期 v.46;No.168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农产品主产区乡村空心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以银川平原局部地区为例

    马玲;刘学武;

    精准测度与综合评价农产品主产区乡村空心化水平,揭示农产品主产区县域乡村空心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保障农产品主产区国家粮食安全,因地制宜整治空心村,创新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县域视角下以银川平原农产品主产区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年鉴与实地走访数据,从土地、人口、产业三方面构建乡村空心化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自然断点法对5个县(市、区)乡村空心化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乡村空心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农产品主产区乡村空心化现象的形成机理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农产品主产区乡村空心化程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各地区在人口空心化、土地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综合空心化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常住人口比例、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及区域经济结构对乡村空心化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银川平原农产品主产区乡村空心化是土地、人口、产业等多维度要素空心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整治乡村空心化问题,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乡村经济内生动力;二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促进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三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宅基地管理和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5年02期 v.46;No.168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土壤肥料与病虫害防治

  • 不同枸杞品种感蚜部位的物理性状及其抗蚜性

    霍银亮;马银香;王新谱;

    为研究不同枸杞品种感蚜部位的物理性状与蚜量比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枸杞品种叶片蜡质层质量比、维管束埋深、角质层厚度等物理性状的差异,利用蚜量比值法对不同枸杞品种的抗蚜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宁杞1号为高抗品种,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为抗性品种,宁杞10号为感蚜品种。其中,枸杞感蚜品种宁杞10号与抗蚜品种宁杞1号相比,叶片更大且厚,蜡质质量比更低,维管束埋深浅,角质层更薄。13个物理性状与蚜量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外果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维管束埋深、叶片角质层厚度与蚜量比值极显著负相关,果实蜡质质量比、果实角质层厚度、叶片蜡质质量比、叶片上表皮厚度与蚜量比值显著负相关,叶片厚度与蚜量比值之间显著正相关,嫩梢蜡质质量比、中果皮厚度、内果皮厚度、果实维管束埋深与蚜量比值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2025年02期 v.46;No.16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苹果蠹蛾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张旭;张建英;杜伟;韩越;贾龙;

    为了解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触角、复眼、足以及外生殖器上感受器的种类及外部形态,研究其功能,从而为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苹果蠹蛾成虫的触角、复眼、足及外生殖器上感受器的结构以及形态特征,并鉴定感受器的类型。在苹果蠹蛾的触角、复眼、足及外生殖器上共发现8种类型14种亚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idea:STⅠ、STⅡ、STⅢ)、刺形感受器(sensilla chaetica:SChⅠ、SChⅡ)、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I、SBⅡ)、鳞形感受器(sensilla squamiforma)、腔锥形感受器(sensilla coeloconic)、栓锥形感受器(sensilla styloconica)、B?hm氏鬃毛(B?hm bristles:BBⅠ、BBⅡ)及耳形感受器(sensilla auricillica:SAⅠ、SAⅡ)。其中,触角感受器有8种,复眼1种,足3种,雄性外生殖器2种、雌性外生殖器3种。苹果蠹蛾身体各部位上感受器的种类存在显著差异,且外生殖器上的感受器存在性二型现象。

    2025年02期 v.46;No.168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害对蔬菜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雅洁;段心宁;曹常青;贾龙;

    为了解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蔬菜作物上为害的情况以及作物受其为害后的生理变化,利用Image J软件分析受美洲斑潜蝇为害作物叶片上的虫道信息,梳理总结美洲斑潜蝇在茭瓜作物上的潜道特征;同时运用分光光度法对比黄瓜、番茄、茭瓜和菜豆健康叶片与受害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单宁酸体积分数、黄酮质量比、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植物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这4种蔬菜作物虫叶中叶绿素SPAD值、单宁酸体积分数、黄酮质量比以及PAL活性、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叶片。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蔬菜作物的防御机制,从而为筛选抗虫蔬菜品种和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提供依据。

    2025年02期 v.46;No.168 67-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害对蔬菜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雅洁;段心宁;曹常青;贾龙;

    为了解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蔬菜作物上为害的情况以及作物受其为害后的生理变化,利用Image J软件分析受美洲斑潜蝇为害作物叶片上的虫道信息,梳理总结美洲斑潜蝇在茭瓜作物上的潜道特征;同时运用分光光度法对比黄瓜、番茄、茭瓜和菜豆健康叶片与受害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单宁酸体积分数、黄酮质量比、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植物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这4种蔬菜作物虫叶中叶绿素SPAD值、单宁酸体积分数、黄酮质量比以及PAL活性、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叶片。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蔬菜作物的防御机制,从而为筛选抗虫蔬菜品种和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提供依据。

    2025年02期 v.46;No.168 67-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农药减量防治番茄白粉病效果初报

    刘媛;李喜红;沈雯;马景;李健荣;梁晓宇;田蓉蓉;王彦琪;迟永伟;吴平;杨旭峰;

    番茄白粉病是宁夏地区番茄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兼顾防效与安全性,在其化学防治过程中加入农药减量助剂,可以实现减少农药用量的目的。选择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肟菌·乙嘧酚悬浮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3种化学农药和1种农药减量助剂(奇功),设5个药剂处理、1个清水对照,采用茎叶喷雾法施药。结果表明:30%肟菌·乙嘧酚悬浮剂720 mL/hm~~(2+)奇功(农药减量助剂)225 mL/hm~2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奇功(农药减量助剂)225 mL/hm~2的防效较高,第2次施药后7、14 d的防效均达到95%以上,且农药减量20%的处理较对照增产29%和29.3%。建议生产中防治番茄白粉病时应用上述2种处理,并交替使用,以实现达到防病和农药减量的效果。

    2025年02期 v.46;No.168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

  • 宁夏地区奶牛肢蹄健康性状的发生规律及遗传参数估计

    马思蓉;张俊星;李瑞瑞;冯兰;丁晓玲;李芬;马云;

    奶牛养殖生产实践中,肢蹄健康性状一直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掌握宁夏地区规模化奶牛场肢蹄健康性状发生情况,并对各肢蹄健康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收集2015—2021年宁夏地区13个规模化奶牛场58 594头荷斯坦奶牛的肢蹄健康数据并进行整理,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次、场地、产犊年、产犊季节等因素对奶牛肢蹄健康性状的影响。基于DMU软件的DMU AI模块,利用单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估计其遗传参数。定义1个类别性状、8个单一健康性状,共计9种肢蹄健康性状,总体发生率为7.18%;蹄病的发生率最高(1.78%),其次是蹄叶炎(0.89%),蹄底薄发病率最低(0.06%)。风险因子Logistic分析发现,胎次、产犊年和产犊季节是影响宁夏地区奶牛肢蹄健康性状的主要风险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肢蹄健康性状的遗传力在1.50×10~(-3)(蹄叉炎)~3.38×10~(-2)(蹄叶炎和蹄脚底裂开)。建议将蹄叶炎和蹄脚底裂开作为后续奶牛群体肢蹄健康性状研究和选育中重点关注的目标性状。

    2025年02期 v.46;No.168 77-8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蠕虫感染与宿主肠道菌群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许阳;刘怡慧;郭小腊;郭爱疆;张少华;李继东;王帅;

    近年来,蠕虫感染与肠道菌群互作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蠕虫感染会改变宿主肠道菌群,调节宿主免疫反应;肠道菌群的变化也会改变蠕虫寄生环境,影响虫体的存活。蠕虫和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改变宿主肠道内环境,进而影响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根据蠕虫分类,对线虫、绦虫、吸虫与肠道菌群的调控及其在宿主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2期 v.46;No.168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植物提取物对腹泻犊牛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安彦昊;王德志;尹文;李梦吉;曹佩佩;马燕芬;

    犊牛健康是保证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腹泻是奶牛场犊牛培育中常见的高发疾病,严重时可引起犊牛死亡率升高,导致后备牛生产力下降,影响奶牛业的健康高效发展。植物提取物作为重要的畜禽饲料添加剂,具有促生长、提高免疫力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在调控动物机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植物提取物对腹泻犊牛肠道菌群调节作用(促进有益肠道细菌的生长,抑制并减少肠道病原体,维持肠道环境和宿主健康稳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6;No.168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宁夏大学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教师团队

    <正>宁夏大学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教师团队基于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授予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基础发展壮大形成,主要依托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数学统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单位,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的团队。目前,团队有骨干成员11名,骨干成员中高级职称、博士学位占比均为100%,有自治区级学术带头人8人次(自治区312人才1人、自治区313人才2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1人、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自治区青年托举人才2人)。

    2025年02期 v.46;No.168 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